polish

神父代理人

Corpus Christi (Boże Ciało) (2019) / Jan Komasa

因犯罪紀錄無法進入神學院的少年犯,獲釋後陰差陽錯地成為小鎮的代理神父。故事由謊言開始,關係也由此而生。假神父真誠聆聽信徒的告解,建立自成一套另類的佈道風格,貼地坦蕩毫無顧忌的講道凝聚人心。

“To forgive doesn’t mean to forget. It doesn’t mean ‘pretend nothing had happened’. ‘Forgive’ means ‘love’. To love someone despite their guilt. No matter what the guilt is.”

偽裝身份讓少年獲得短暫的自由,善意的謊言讓小鎮居民獲得救贖,但人生豈能盡如人意。看似open ending的結局,埋下悲劇的伏線。或者是我太悲觀了……

最後,送上電影中一首好聽的波蘭語歌曲:

(20200216)

失憶賦格曲

HKIFF 2019 第四回:29/03/2019 @ Festival Grand Cinema

Fuga (Fugue)(2018) – Agnieszka Smoczynska

波蘭女導演的作品《失憶賦格曲》,顧名思義,描寫一名失憶婦人的故事。兩年後從現在回到過去的生活,面對陌生的身分——「女兒」、「妻子」、「母親」。既沒有主動找回從前記憶的意欲,又沒有與目前連結的需要,記憶像碎片散落滿地,沒有人願意提起過去,就當作重新開始。

當一切似乎能如願重來,重新愛上眼前人,重新踏上軌道,卻因為一次緊急煞車把所有喊停。沉睡的記憶終究會醒來,碎了的記憶感情即使可以修補,裂痕依然存在。真相醜陋,但也並非罪無可恕。如果無法原諒自己,就離開這個傷心地,一個人重新上路。

全片整體感覺比較沉鬱內斂,畫面尺度卻不。描繪心理懸疑的部份會令觀眾猜測會否涉及命案的可能(可惜沒有)。雖然節奏有點拖拉,但身兼女主角及編劇的Gabriela Muskala挽回少許分數。 比較喜歡男女主角在餐廳slow dance那一幕,背景音樂〈Lovers are Strangers〉就是《Fuga》的主旨。

冷戰戀曲

HKIFF 2019 第二回:22/03/2019 @ Premiere Elements

Zimna wojna (Cold War) (2018) – Paweł Pawlikowski

關於一對戀人於戰後波蘭譜出的冷戰戀曲。據說故事靈感來自於導演雙親及其戰後生活,以及當時真實的歌舞團體Mazowsze。4:3的黑白畫面、主角的特寫、精緻的構圖,看到很多老電影的影子,即時想到的是安東尼奧尼的《L’Éclipse》(可能因為電影出現那間名為L’ECLIPSE的酒吧)。金髮的女主角令我想起Monica Vitti,美艷動人。

一對戀人於封建的共產主義國度與自由的西方國家相遇相知相愛,過程離離合合,每次也要受到環境的考驗感情才得以昇華。因為失去過才會更加珍惜,是老掉牙的情節,但不幸地也是事實,也演活了這句對白:”I’ll be with you till the end of the world.”

“Music became the holy spirit of the whole story.” 如是說,導演把音樂化成角色之一,巧妙地利用各種音樂,如波蘭傳統民謠、方言歌、政治宣傳曲、爵士樂等等交代時代背景變遷。主題曲〈Dwa Serduszka〉(Two Hearts)貫穿整套電影,女主角每次唱都有不同感覺,個人還是比較鍾情爵士版本的憂怨,美得讓人心碎……

參考:
The Stories Behind the Songs in Cold War

電影節番外篇

看了在電影節期間放映但後來也於戲院上正場的電影,但由於本人懶惰,只作短評。

春嬌與志明 (2012) / 彭浩翔

春嬌與志明 (2012) / 彭浩翔

春嬌與志明,二人分手後各自另結新歡卻又同時瞞著另一半偷情,重蹈覆轍,只是地點由香港變成北京。只能說主角們演得還可以,可惜新歡們的角色造型以至性格不是太cliché,就是描寫得太表面。不能避免地與彭浩翔的前作《志明與春嬌》比較,結論是,我喜歡前作多一點。雖然這次也有笑點,可惜敗在劇本不及上次那樣「到肉」,關於情節我也沒多大印象,只記得那個外型很modern的長城腳下的公社。(很想去一趟!)看畢全片,只有春嬌與志明在竹屋那場戲比較喜歡。(原來竹屋是日本建築設計師隈研吾的作品啊)如果沒有「動地驚天愛撚過」,也就不如不看……

(20120407 @ MCL Kornhill)

A Dangerous Method (2011) / David Cronenberg

A Dangerous Method (2011) / David Cronenberg

佛洛依德與榮格的師徒關係決裂,沒有太多口誅,反而無數筆伐,就這樣用旁白讀出書信內容便交代了。因為感受不到人物之間的關係,即使是激情也好像壓抑得太久而變得沒想像中的激烈,總之看得很不投入。加上一大堆心理學的東西如理論、用語等都拋出來,看得我頭皮發麻。嘈在進場前跟我說甚麼3D的下巴、2D的胸,害我一看到片中的Keira Knightley時就想發笑。

(20120413 @ BC )

W ciemności (In Darkness) (2011) / Agnieszka Holland

W ciemności (In Darkness) (2011) / Agnieszka Holland

關於二戰時期被納粹黨佔據、對猶太人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等歷史事件該不會陌生。這套又是真人真事改編,波蘭的溝渠工人暗中幫助當地的猶太人藏身於不見天日、骯髒無比的地下道,渡過一段黑暗的佔據日子。故事情本身已經很豐富,角色性格鮮明,其心理變化描繪得算細膩,起承轉合也很清晰,但略嫌偶爾插入的sex scenes,處理有點荷里活式啦。

(20120419 @ AMC Pacific Place)

與安娜的四個晚上

HKIFF 2009 第八回:9/4/2009 @ The Grand Cinema

Cztery noce z Anna (Four Nights With Anna) (2008) / Jerzy Skolimowski

Cztery noce z Anna (Four Nights With Anna) (2008) / Jerzy Skolimowski

羞澀的男子Leon暗戀住在對面宿舍的女護士Anna,為親近喜歡的人,他在晚上偷偷潛入其閨房。旁人看在眼裡會認為是非法闖入民居,是意圖不軌,但經過導演巧妙的安排,觀眾看到的Leon並非甚麼危險人物。他只是一個單純得容易受傷的男人。他對Anna的愛是如此的單純,暗地裡為喜歡的人做事,默默為她付出。不求回報的愛為何卻換來殘酷的結果?Leon目睹Anna被強姦,驚慌的他跑到老遠報警求助竟被誤當犯人。即使Anna知道他並非那個傷害自己的人,但她還是無法接受他的愛,歸還他送給她的戒指,冷冷的拋下一句「我不會再來」。

Leon第三次闖入Anna的家

Leon第三次闖入Anna的家

這是非常甜蜜的一幕。Anna在生日派對後醉倒了,Leon偷偷進入她的房間,為她蓋被子,為她執拾凌亂的桌子,為她戴上戒指,靜靜地坐在她身旁,看著她睡覺,良久才吐出一句「多謝」,關愛之情昭然若揭。

最後一幕

最後一幕

最後一幕,從前的宿舍變成一道圍牆。導演說這裡可以有兩個解釋,第一,可能是事隔多年後Leon恢復自由,但宿舍已經被拆掉。第二則可能是之前發生的一切,不過是Leon的幻像。我傾向於第一個解釋,因為不想之前發生過的一切成為虛無。

Leon的孤立無援反襯出旁人的冷漠無情,階級觀念也因而表露出來,如鏡頭可以特寫Leon那隻骯髒、指甲圍著黑邊的手及手上閃亮的戒指。電影的時空交錯,過去與現在的交錯讓觀眾看清楚Leon到底是個怎樣的人。被社會制度迫害的小人物的愛情很可悲,注定毫無結果的戀愛令人嘆息。

電影後那簡短的Q&A session讓我們了解多一點導演的用意。雖然有不少人與我一樣覺得這套電影的感覺很像奇斯洛夫斯基(Krzysztof Kieslowski)的《十誡》(The Decalogue)(1989)中的〈情誡〉(A Short Film About Love),但導演顯然十分抗拒別人有此聯想。的確,雖然兩片同樣從「偷窺」出發,但探討的是徹然不同的題材。如導演所說,這是一部講的是”the dark side of human soul”,但當中沒有抹殺愛情,反而〈情誡〉中說的是這個世界沒有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配樂的感染力令整套電影生色不少。我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戲院,念念不忘的居然是Leon受審時盯著的蒼蠅,那垂死的蒼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