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-rock

十月.後搖月

今天去kubrick買toe live的票時,店員突然問我:「點解你會睇toe?」我毫不猶豫地答:「因為鍾意囉。」然後店員指著身後的兩張海報,說:「如果俾我揀,我會睇呢個。」他所指的是Pg.Lost和OVUM+花倫+Elf Fatima。「都係post-rock。」「點解你唔揀toe呢?」我問。「toe太複雜啦……複雜得滯……」雖然不明他所指的複雜是甚麼意思,但我想我就是喜歡其複雜性,那種具toe特色的post-rock。

回到家,我上網搜尋店員提及的post-rock樂隊,查看演出詳情後便明白為何他推薦另外兩個live,連續兩晚看的話可買優惠套票啊。其實係幾抵嘅,奈何我對他們不熟悉,加上荷包乾塘,所以只能上youtube望梅止渴了。

來自瑞典的Pg.Lost:

來自日本的OVUM:

來自中國武漢的花倫:

來自本地的Elf Fatima:

來自日本的toe:

不妨聽聽看,比較一下。

演出資料:
2010/10/01 : Pg.lost Live in HK (按)
2010/10/02 : Elf Fatima & Chopxticks present OVUM + 花輪 + Elf Fatima (按)
2010/10/20 : toe “For Long Tomorrow” Asia Tour 2010 – Live in HK (按)

Les Enfants du Paradis

暫為本年度我最喜愛的MV。

開首的一段結他riff甚似Luna Sea式的intro,令我誤以為World’s End Girlfriend轉型為搖滾樂隊,不過音樂發展下去當然不是單純的搖滾,還混合了幾種風格,電子的部份明顯地增多,與上一張專輯中的淒美幽怨,有著很大的差別。

這個MV吸引人的地方是片中的舞者與音樂的融合。她的身體配合音樂的節奏,利用身體去表達某種樂器所發出的聲響。一開始,舞者郁動手指,像彈電結他一樣配合背景音樂的結他riff。鼓的節奏則靠身體來配合,像木偶一樣用僵硬的四肢作出繃緊的動作。只是隨著音樂不斷發展,層次不斷疊厚,舞者的身體開適柔軟起來,像在跳芭蕾舞。及後弦樂的出現,帶出愉快樂觀的旋律,舞者隨著旋律不斷的旋轉。中段的industrial部份一出現,舞者的動作隨即變成機械舞姿。金屬器拍打的聲音和訊號不良的特別效果,與冷靜的畫面形成矛盾卻美麗的景象。

「Deconstruction」和「Construction」是WEG的新專輯《SEVEN IDIOTS》中所強調與遵從的概念,先把旋律、鼓的節奏之類的錄好,然後再將幾個部分拼合,但並非要做和弦,而是先將細節break down再重新組合,在保留部份旋律的同時也把樂曲的結構破壞,形成一片混亂卻又亂中有序的局面。歌曲的development也是非常仔細,不會過份地重覆某一段旋律或節拍,也懂得何時適當地「搞破壞」,讓音樂聽起來層次更多、更豐富,電影感很濃。

總括而言,這個MV完全滿足了我的視覺及聽覺的享受。

崩世光景

最近,我又再沉溺在Broken Social Scene那澎湃的音樂中,找來他們那幾張專輯聽了一整晚,心情暢快得很。

早兩個月前,他們終於發了新專輯《Forgiveness Rock Record》,與上一張專輯《Broken Social Scene》足足隔了五年之久,雖然期間BSS兩名主腦Kevin Drew和Brendan Canning分別發表個人專輯,但仍不忘在專輯名稱上加上”Broken Social Scene Presents…”,可見BSS這個名字的重要性。總是一行十幾人的BSS,成員包括多名來自不同的樂團的團員,每次專輯的班底都不一樣,唯一不變的是他們的音樂,依然濃厚,依然清新,依然開朗,每次聽都令我變得精神爽俐。上個月,BSS二度造訪台灣,舉行演唱會。他們就是不來香港呀。(傷心)

雖然最喜歡的始終是2002年的《You Forgot It In People》,不過今次的新碟也很得我的歡心。每首都很棒,我不知該從何說起。(哈)一聽首隻單曲〈World Sick〉便喜歡,”I get world sick everytime I take a stand”,是一首向世界表態的歌。〈Forced To Love〉很搶耳,容易讓人記住的節奏與旋律,不知為何令我想起〈Almost Crimes〉。〈Sweetest Kill〉似是〈Lover’s Spit〉那種慢慢滲出哀愁的歌。其他心水歌曲還包括〈All To All〉、〈Ungrateful Little Father〉,instrumental的話我會選〈Meet Me In The Basement〉,充滿正能量!

連電影都要借BSS過橋!早在其作品《The Tracey Fragments》(2007)中找BSS做配樂的Bruce McDonald,今次名正言順拍一部與BSS有關的電影,借年青男女的愛情故事來表達對BSS的熱愛,片中會紀錄他們的現場演出,很期待啊!!!

p.s. 台灣方面把Broken Social Scene翻譯為「崩世光景」,與「世界末日的女朋友」(World’s End Girlfriend),同樣是很有味道的名字啊。(笑)

Post-Rock Feature

Sigur Rós - Með suð i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 / 2008

現在才開始聽冰島Post-Rock樂隊Sigur Rós的最新專輯《Með suð í eyrum við spilum endalaust》。大碟的英文譯名為”With a buzz in our ears we play endlessly”,多詩意的名稱。封面是四個赤裸的少男少女在明媚的陽光下肆意奔跑,越過高速公路,奔向自由的角度。試想,在冰島這個冰冷小國內如此坦蕩蕩的出走,是如何的瘋狂、暢快。不知為何,來自北歐的樂隊,歌曲總有意無意的滲著冰冷但清新的氣息。誇張的說,就是有點像到了天堂的感覺。因為沒有仔細聆聽Sigur Rós過往的專輯,所以無從比較。不過肯定的是,炎炎夏日,我們需要Sigur Rós這杯透心涼的冰紅茶。

Toe

Toe

最近新發現-日本樂隊Toe。聽罷一曲已經非常著迷,於是一口氣的把他們的幾張唱片聽了一遍,感覺有點像蘇格蘭的Mogwai、俄羅斯的Mooncake,有點Post-Rock的味道,雖然他們不認為自己是Math Rock或Post-Rock樂團。(詳看:MCB音樂殖民地)他們最吸引我的地方是那清脆俐落的鼓聲,與作為主旋律的結他非常配合,即使無人歌唱,仍然能牽動人心。此乃音樂的感染力是也!遺憾的是我錯過了他們在香港的演出,唉!

音樂以外的小記:
今早的八號風球令上班族得到一個意外的假期,但對我這個待業人士並無特別影響,反之,本來今天要去見工的我竟嚴重昏迷,用上了一整個白天的時間睡覺。看來,今夜注定要失眠了。(汗)